对于月经不调,很多女性自认为十分熟悉,无非是月经日期不像从前那样循规蹈矩,总是来得出其不意。其实月经不调的诊断不仅以月经周期为标准,还与经血量,经血颜色等多方面有关,长期月经不调会引起贫血、头昏、气急等症状,患者不可小视。
月经不调是如何诊断的?
1:月经周期:一般女子的月经周期是28~30天,但是也有人40天来一次月经。但只要有规律性,均属于正常情况。另外,月经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,所以提前或错后3~5天,也是正常现象。
2:月经期(也称行经期):女子的月经期大约是2~5天。一般行经的规律是第一天经血不多,第二三天增多,以后逐渐减少,直到经血干净为止。这是因为第一天子宫内膜脱落刚刚开始,第二三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,出血量也增多了,子宫受到刺激,加强收缩,把大量经血排出的缘故。有的人经血干净了以后,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,俗称“经血回头”,这也不是病,而是一种正常现象。但是,有的女子经期长达10~20天,月经淋漓不尽;有的经期极短,只是“一晃”即过。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。
3:经血量: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,一般是20~100毫升。一般每天换3~5次卫生巾或纸,就算是正常。如果经血量过多,换一次卫生巾或纸很快就又湿透,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,这就不正常了。经血过多,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、环境改变、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。经血长期过多会引起贫血,应查明原因,进行治疗。当然,如果因为子宫、卵巢不正常或全身性疾病,引起月经量过少,这种情况也不正常,也应及时就医。
4:经血颜色: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,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、宫颈粘液、阴道上皮细胞,无血块。如果经血稀薄如水,仅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,则是不正常的。如果经血完全是凝血块,也不正常,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,应及早就医,保证身体健康。
月经不调不是单一的妇科疾病,准确的说是一种症状,它的背后可能是普通炎症,也可能是性命攸关的肿瘤,重要的是查明病情,积极治愈疾病。患者发现月经周期、月经量和经血等发生异常,应该前往医院进行检查。
上一篇:长期精神压抑易引发月经不调
下一篇:月经不调对各年龄段女性的影响